2021年高考历史真题试卷(广东卷)+答案解析(word版)

2021年高考历史真题试卷(广东卷)+答案解析(word版)1 2021年高考历史真题试卷(广东卷)+答案解析(word版)2 2021年高考历史真题试卷(广东卷)+答案解析(word版)3 2021年高考历史真题试卷(广东卷)+答案解析(word版)4 2021年高考历史真题试卷(广东卷)+答案解析(word版)5 2021年高考历史真题试卷(广东卷)+答案解析(word版)6 2021年高考历史真题试卷(广东卷)+答案解析(word版)7 2021年高考历史真题试卷(广东卷)+答案解析(word版)8 2021年高考历史真题试卷(广东卷)+答案解析(word版)9 2021年高考历史真题试卷(广东卷)+答案解析(word版)10
试读已结束,还剩5页未读,您可下载完整版后进行离线阅读

《2021年高考历史真题试卷(广东卷)+答案解析(word版)》是由用户上传到老师板报网,类型是历史试卷,大小为106.64 KB,总共有15页,格式为docx。授权方式为VIP用户下载,成为老师板报网VIP用户马上下载此课件。文件完整,下载后可编辑修改。更多关于请在老师板报网直接搜索

2021年高考历史真题试卷(广东卷)+答案解析(word版)文字介绍:2021年高考历史真题试卷(广东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16题;共48分)1.今河南平顶山应国墓地、陕西长安张家坡及普渡村墓地等处出土了一批具有长江中下游风格的西周青铜器。这说明西周时期(   )A. 中原文化向周边传播        B. 各诸侯国维护周礼        C. 宗法制度分崩离析        D. 南北文化相互交流2.汉代设尚书台,其首领是尚书令、尚书仆射。魏晋时期,“事无大小,咸归令、仆”。这一现象说明(   )A. 皇权旁落                       B. 相权转移                       C. 地方权力削弱                       D. 行政效率降低3.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逃奔成都,途中发生兵变,杨贵妃死于马嵬坡。以下为若干记载。路边杨贵人,坟高三四尺。乃问里中儿,皆言幸蜀时……贵人饮金屑,倏忽舜英暮。平生服杏丹,颜色真如故。(唐)刘禹锡《马嵬行》上令高力士诘之,回奏曰:“诸将既诛国忠,以贵妃在宫,人情恐惧。”上即命力士赐贵妃自尽。(五代)刘昫等《旧唐书》上曰:“贵妃常居深宫,安知国忠反谋?”高力士曰:“贵妃诚无罪,然将士已杀国忠,而贵妃在陛下左右,岂敢自安!愿陛下审思之,将士安则陛下安矣。”上乃命力士引贵妃于佛堂,缢杀之。(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有学生以上述材料探究杨贵妃之死,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A. 《马嵬行》选材来自传说,不能作为历史研究的材料B. 《资治通鉴》较多细节描写,还原了杨贵妃之死的真相C. 《资治通鉴》成书晚于《旧唐书》,故可信度相对较低D. 《旧唐书》《资治通鉴》作为史料,应注意作者的立场4.1289年,元政府在广泛种植木棉的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等地设木棉提举司,每年向民间征收木棉布十万匹,使民众不堪重负。这(   )A. 加重了区域经济的不均衡B. 妨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C. 推动私营棉纺织业的繁荣D. 促使财政管理权限下移5.在明代,庶民袖小衣短,“去地五寸”;生员袖大衣长,“去地一寸”,体现斯文之气,且其服饰颜色和制式内含“比德于玉”“规言矩行”等意。这反映了当时(   )A. 儒家思想规范社会生活B. 科举制度限制社会流动C. 社会等级结构日益固化D. 市民文化突破礼制限定6.鸦片战争后的半个世纪里,洋纱输入最多的是产棉稀少的华南、西南地区,而江南地区输入洋纱要少得多,上海附近的松江地区土布店收购土布时声明“掺和洋纱,概不收买”。这说明当时(   )A. 自然经济解体的程度沿海超过内地B. 上海尚未成为对外贸易中心C. 洋纱排挤土纱进程受制于原料成本D.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7.孙中山在一次演说中认为,近代欧美各国工商业发达,却出现“富者敌国,贫者无立锥”的现象,因此中国必须“未雨绸缪,赶紧设法,免得再蹈覆辙”。孙中山旨在(   )A. 抨击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B. 宣传“均贫富”的政治理想C. 为联合苏俄提供政策依据D. 主张社会革命解决民生问题8.在广州召开的中国***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当前中国“资产阶级不能充分发展,因之无产阶级也自然不能充分发展,阶级分化不充分的全国人民,皆受制在资本帝国主义,及本国军阀之下,不能不要求经济发展而行向国民革命”。这说明中国***(   )A. 适应国情调整革命策略B. 总结经验教训开展武装斗争C. 统一认识促进经济发展D. 根据矛盾变化扩大阶级基础9.对于毛泽东的重庆之行,民主人士柳亚子赋诗称颂为“弥天大勇”。重庆《大公报》发表社评说:“毛先生能够惠然肯来,其本身就是一件大喜事。”这反映了当时(   )A. 国共力量对比出现逆转B. 民主党派认同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C. 国家重建成为国人共识D. 民族矛盾的上升推动国共走向和谈10.1957年创办于广州的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在新中国外贸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周恩来指出:“一年两次的广交会是在我们被封锁的情况下不得已搞的,我们只好请人家进来看。”由此可知,广交会的创办(   )A. 扩展了与外部世界的交流渠道B. 强化了与苏联的经贸联系C. 突破了计划经济对外贸的束缚D. 加速了不结盟运动的进程11.公元前5世纪中期,叙拉古城邦推行橄榄叶放逐法,投票时使用橄榄叶,投票数没有最低限制且可以频繁使用。许多公民因担心被流放而拒绝参与国家管理,由此引发政局混乱。这主要反映了(   )A. 公正性缺失导致城邦瓦解B. 内部矛盾扩大了社会阶层的对立C. 权力的滥用影响国家稳定D. 轮番而治削弱了平民的政治地位12.15世纪下半叶,德国艺术家逐渐减少了从圣徒中选择创作主题。骑士、商队、城市市场、大学生活、士兵行军和野营等场景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作品中。这反映德国(   )A. 理性主义的产生             B. 人文主义的兴起             C. 宗教改革的开始             D. 浪漫主义的发展13.1873年5月,法兰西共和国总统梯也尔对君主派议员说:“你们不要弄错,民众绝大多数都站在共和国一边。”君主派议员占优势的议会随后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梯也尔被迫辞职。这反映了(   )A. 巴黎公社的政治影响B. 主权在民观念的淡化C. 代议制度的曲折发展D. 三权分立体制的确立14.图1漫画可用来说明当时美国(   )A. 货币贬值已缓解了经济危机B. 经济模式改弦易辙势在必行C. 社会保障制度已经建立D. 国家干预政策初见成效15.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苏联大力发展中等技术教育,到1927年俄罗斯联邦就有672所中等技术学校。此外还成立工农速成班,招收未受过中等教育的工人和青年农民。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 适应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B. 促进中等技术教育普及     C. 完善新经济政策     D. 冲破西方技术封锁16.表1 美国与西欧对苏联、东欧国家贸易出口额比较              单位:百万美元年份美国对苏联、东欧国家西欧对苏联、东欧国家1948年3975821949年1457651950年1-6月41268表1作为直接论据,可用来探究的论题是(   )A. 马歇尔计划的出台及其历史背景B. 两极格局与西方国家滞胀的根源C. 世界贸易与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D. 欧洲市场与资本主义阵营的分化二、非选择题:共52分。第17~19题为必考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0~22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共6题;共76分)17.作为中国***思想路线的“实事求是”,植根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汉武帝时,广开献书之路。河间献王好儒学,从民间收集经过秦火保留下来的《尚书》《礼记》等古文先秦旧书,经考辨将正本献给朝廷。《汉书》评价献王“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唐代颜师古作注解释为:“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淮南王亦好书,但“所招致率多浮辩”,故颜师古说他“言无实用耳”。——摘编自《汉书》等材料二:清代学者阮元批评宋明理学家“自遁于虚而争是非于不可究诘之境”,而清儒“束身修行,好古敏求,不立门户,不涉二氏(即佛、道),似有合于‘实事求是’之教”。阮元进一步评论道,“实者,实事也。圣贤讲学,不在空言,实而已矣”。近人梁启超也认为清儒“以实事求是为学鹄,颇饶有科学的精神”。梁启超笔下的科学精神,是指“善怀疑,善寻间,不肯妄徇古人之成说与一己之臆见,而必力求真是真非之所存”等。——摘编自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等(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广开献书之路”的背景,并简析河间献王被评价为“实事求是”的原因。(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阮元批评宋明理学家的原因,并指出梁启超所述“实事求是”的新内涵。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关于英国工业革命对工人阶级的影响,以下两种观点颇具代表性。观点一强迫工人、儿童每天工作16小时,将工人挤入贫民窟里,降低了他们的生活水平,摧毁了传统的手工行业,剥夺了工人们的尊严,将他们扔进没有灵魂的工厂和城市。观点二创造了许多充满机会的城市,给千百万人提供了工作,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和教育程度,并给予他们较大的自由,使他们在政治上和文化上有更大的作用。——摘编自(美)克莱顿·罗伯茨等《英国史》材料二:英国工人阶级的历史是从18世纪后半期,从蒸汽机和棉花加工机的发明开始的。大家知道,这些发明推动了产业革命,产业革命同时又引起了市民社会中的全面变革,而它的世界历史意义只是在现在才开始被认识清楚。——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45年)(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种观点有何局限,并就英国工业革命对工人阶级的影响谈谈你的看法。(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简述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意义。19.关于历史课程标准的研制,新中国成立前也进行过一些探索。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第一 目标(壹)研求中国民族之演进;特别说明其历史上之光荣,及近代所受列强侵略之经过与其原因,以激发学生民族复兴之思想,且培养其自信自觉发扬光大之精神。(贰)叙述中国文化演进之概况;特别说明其对于世界文化之贡献,使学生明了吾先民伟大之事迹,以养成其高尚之志趣,与自强不息之精神。(叁)叙述各国历史之概况,说明其文化之特点,以培养学生世界的常识,并特别注意国际现势之由来,与吾国所处之地位,以唤醒学生在本国民族运动上责任的自觉。(肆)叙述中外各时代文化之变迁;应特别说明现代政治制度,及经济状况之由来,以确立学生对于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之信念。——《初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1932年颁行)评析上述材料所示历史课程的目标。(说明:运用具体史实,对材料所示历史课程目标的一点或整体展开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不能重复材料)20.[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实行农产品统购统销的流通体制。1981年底召开的全国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在农副产品的购销中实行合同制,通过合同将国家计划和农民生产协调起来。1983年开始,中央陆续制定调整农副产品购销的政策,逐步减少农副产品统购派购的品种和数量,并采取多渠道经营。1984年,农业丰收导致全国性的“卖粮难”,改革流通体制,势在必行。1985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规定,“从今年起,除个别品种外,国家不再向农民下达农产品统购派购任务,按照不同情况,分别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一系列针对统购派购制度的改革文件,规定:粮食、棉花、油料、烤烟、蚕茧、糖料等大宗农副产品继续由国家定价,实行合同定购,农民完成合同定购任务后,可以自由购销。——摘编自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等(1)简析20世纪80年代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原因,并概括其内容。(2)简要评价20世纪80年代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21.[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美苏两国都建立了足够毁灭对方的核武器库。一些欧洲人认为谈论“大规模报复”已经失去意义,既然美国也无法逃脱核武器的毁灭,可能就不会再愿意保护他们。在此背景下,法国总统戴高乐公开主张要更多地承认国家利益,呼吁西欧在军事和防务上扮演更加独立的角色。戴高乐试图改组北约,为此建议在北约内部成立美英法组成的理事会,三国对北约事务拥有同等的决策权,但没有成功。法国先后收回对地中海舰队和空军的指挥权,退出美国主导下的北约一体化军事指挥体系。法国又着手建立独立的核打击力量,拒不参加限制核武器谈判的国际会议,将原子弹的研制置于国家“绝对优先地位”,先后成功试爆原子弹和氢弹。——摘编自(法)皮埃尔·米盖尔《法国史》等(1)概括20世纪50年代未至60年代法国对北约的诉求,并分析其原因。(2)分析法国上述举措对冷战格局的影响。22.[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徐渭(1521—1593),字文长,浙江绍兴人,曾师从王阳明门徒季本,研习王阳明的学说。徐渭一生科场不顺,贫困潦倒,但诗文书画皆精。他的画广泛吸收宋、元以来诸家技法,但不受其束缚,处处表现出强烈的情感宣泄与个性追求,在晚明画坛独树一帜。他开创的大写意手法,对后世写意画影响很大。徐渭还是公认的南杂剧代表作家,创作的《四声猿》等代表了明代杂剧的最高水平。当时,北曲、南戏并存。他认为北曲多为“马上之音”“杀伐之声”;对南戏则赞誉颇多,认为尽管多为市井之声,却“句句都是本色语”。对于南戏中的昆山腔,他认为“听之最足荡人”。他的称扬有助于昆山腔在大江南北的传播。在明代后期兴起的市民文学艺术中,徐渭以强调“本色”和追求“自然”的鲜明特点而留名史册。——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1)简述徐渭在文学艺术上能够取得成就的社会条件。(2)概述徐渭在文学艺术史上的贡献。答案解析部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答案】D【考点】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解析】【分析】A项长江中下游地区不属于中原地区,故A不符合题意;B项材料不能体现各诸侯国维护周礼,故B不符合题意;C项西周时期宗法制度没有分崩离析,故C不符合题意;D项根据题干可知,河南平顶山应国墓地和陕西长安张家坡及普渡村墓地出土了具有长江中下游风格的西周青铜器,体现了南方文化对北方的影响,结合所学可知,文化的交流是双向的,因此,这说明西周时期南北文化相互交流,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西周时期南北文化交流的内容,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作答时注意把握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等。2.【答案】A【考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解析】【分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尚书令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权利有所扩大,说明君主权利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制约,故A选项符合题意;B项内容不符合材料特点,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C项题干中的尚书台是中央机构,没有涉及到地方权力问题,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D项题干中事无大小都由尚书台处理,这意味着行政效率的提高而不是降低,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尚书台的演变,尚书省魏晋至宋的中央最高政府机构之一。始名尚书台,后称尚书省。它是由汉代皇帝的秘书机关尚书发展起来的。3.【答案】D【考点】安史之乱、黄巢起义与五代十国【解析】【分析】A项历史传说自有其真实的历史素地,切不可一概抹杀,故A不符合题意;B项细节描写不一定能还原历史真相,也有可能加入了作者的主观描写,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C项成书的早晚不能作为判断文献史料可信度的决定因素,历史文献要与实物史料相佐证才能辨别真伪,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D项文献史料中包含着作者的主观立场,应注意辨别真伪,故D选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为:史学素养。本题以“唐玄宗宠幸杨贵妃,从此荒废朝政”“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以布列天下”“五代的开国皇帝都是凭武力夺位,在位时间也都不长,最短的只有十个月”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唐末统治。4.【答案】B【考点】元朝的统一与行省制【解析】【分析】A项材料没有涉及区域经济的不均衡,故A不符合题意;B项根据材料“1289年,元政府····…设木棉提举司,每年向民间征收木棉布十万匹,使民众不堪重负”可知,元政府的统治政策,加重了民众的负担,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故B符合题意;C项元政府设木棉提举司,征收过多棉布,加重了民众的负担,不利于私营棉纺织业的发展,故C不符合题意;D项材料没有涉及财政管理权限的下移,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元政府的统治政策。元朝恢复经济的办法是广开牧场,实施屯田;大多数土地是强夺民田而来的;在这些土地上盛行的是农奴制。5.【答案】C【考点】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解析】【分析】材料“庶民袖小衣短”“生员袖大衣长”体现的是用衣服体现等级的思想,说明等级制度已经渗透到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体现了社会等级结构的日益固化,故C项符合题意;A项材料中的儒家思想并不是规范社会生活而是固化等级制度,故A项不符合题意;B项材料没有提及科举制内容,只是强调读书人与“庶人”服饰的区别,故B项不符合题意;D项“突破礼制”不符合材料,材料强调的是规范读书人的服饰、品德言行等,要求读书人符合“礼制”,故D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儒家思想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解答这类选择题,关键是依靠题干找准答题区间,着重研读某一段落.一定要注意熟悉原文的大致内容,二是在弄清题干要求的基础上,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照分析,辨清意思是否有差异。6.【答案】C【考点】两次鸦片战争【解析】【分析】A项材料中洋纱输入最多的西南地区属于内地,而输入较少的上海松江则属于沿海,因而不能说明自然经济解体的程度沿海超过内地,故A不符合题意;B项依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上海逐渐取代广州成为贸易中心,故B不符合题意;C项依据题干可知,产棉稀少的地区输入洋纱最多,而盛产棉纱的江南地区则输入洋纱较少,甚至出现排斥洋纱的情况,显然这是受到原料成本的影响,故C符合题意;D项题干中没有涉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近代经济结构变动。本题考查对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经济结构的变化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7.【答案】D【考点】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建立,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解析】【分析】A项根据题干内容可知,孙中山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富者敌国,贫者无立锥”的弊端,其目的在于“未雨绸缪,赶紧设法,免得再蹈覆辙”,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认识到西方贫富分化问题,解决的方法不是“均贫富”,而是节制资本,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C项联合苏俄与材料中的贫富分化问题无关,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D项题干材料中,孙中山认识到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提出了解决的方案,他主张以社会革命解决民生问题,故D选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三民主义,要求学生结合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内容来分析。解答本题要搞清楚三民主义思想的内容和发展表现,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8.【答案】A【考点】中国***的诞生,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解析】【分析】A项材料“资产阶级不能充分发展,因之无产阶级也自然不能充分发展,阶级分化不充分的全国人民,皆受制在资本帝国主义,及本国军阀之下,不能不要求经济发展而行向国民革命”表明,中国***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已经认识到:由于中国当时无产阶级不能充分发展,无法担当领导革命的任务,必须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才能进行国民革命,说明中国***适应国情调整革命策略,故A项符合题意;B项材料未提及“开展武装斗争”,故B项不符合题意;C项材料未涉及“经济建设”,故C项不符合题意;D项材料强调中国***适应国情调整革命策略,拟建立革命革命统一战线,并不是要“扩大阶级基础”,且“扩大阶级基础”不符合史实,故D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中国***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党的三大之后,在中国***的推动下,孙中山先生对国民党进行了改组,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召开了国共合作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全国掀起了声势浩大、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群众运动,胜利地举行了北伐战争,促进了中国革命的高涨。9.【答案】C【考点】重庆谈判【解析】【分析】A项题干没有涉及国共力量的对比,无法说明出现逆转,而且这一说法也不符合史实,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B项题干没有涉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无法说明民主党派认同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C项依据题干可知,毛泽东前往重庆进行谈判受到民主人士和《大公报》的关注和肯定,体现抗日战争后国人对于国家重建的关心,故C选项符合题意;D项毛泽东的重庆之行反映的是重庆谈判,当时抗日战争已经结束,中日民族矛盾已基本解决,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重庆谈判和政协会议,解答的关键信息是“1945年”。考查了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0.【答案】A【考点】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解析】【分析】A项由材料“一年两次的广交会是在我们被封锁的情况下不得已搞的,我们只好请人家进来看”,再结合时间1957年,可知在中国人民共和国初期,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经济上封锁、外交上孤立新中国,创办广交会,主动邀请外国进来看,扩展了与外部世界的交流渠道,故A项符合题意;B项创办广交会并不是为了强化与苏联的经贸联系,故B项不符合题意;C项根据所学可知,一直到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计划经济模式才开始突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不符合题意;D项由所学可知1961年不结盟运动成立,而且成员主要是第三世界国家,故D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广交会创办的时间,属识记层面的要求,难度不大。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对题干信息的准确解读和对基础知识的熟练记忆。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又称广交会,创办于1957年春季,每年春秋两季在广州举办,迄今已有五十多年历史,是中国目前历史最久、层次最高、规模最大、商品种类最全、国别地区最广、到会客商最多、成交效果最好、信誉最佳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11.【答案】C【考点】古代希腊文明【解析】【分析】A项根据题干内容可知,橄榄叶放逐法只是引发政局混乱,没有导致城邦瓦解,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B项题干的内容中没有涉及社会阶层对立问题,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C项题干中叙拉古城的橄榄叶放逐法,投票数没有最低限制且可以频繁使用,最终导致政局混乱,反映了权力滥用会影响国家稳定,故C选项符合题意;D项题干内容涉及的是橄榄叶放逐法,而不是轮番而治,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古希腊的民主政治。本题是中档题,主要通过古代希腊民主政治来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12.【答案】B【考点】文艺复兴【解析】【分析】A项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核心,启蒙运动兴起于17世纪,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B项依据题干中的时间“15世纪”“减少了从圣徒中选择创作主题”“骑士、商队、城市市场·…·…出现在作品中”可知德国艺术家的创作更关注现实生活,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正在进行文艺复兴运动,因而可以反映出德国人文主义兴起,故B选项符合题意;C项宗教改革开始于16世纪,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D项浪漫主义兴起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与题干时间和内容不符,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人文主义,本题考查文艺复兴,核心人文主义精神,人文主义精神的核心是提倡人性,反对神性,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反对愚昧迷信的神学思想。13.【答案】C【考点】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解析】【分析】A项巴黎公社革命发生于1871年,与材料时间不符,且材料反映的是法国共和派与君主派的斗争,与巴黎公社无关,故A项不符合题意;B项材料反映的是法国共和派与君主派的斗争,没有涉及民众的权利,无法体现主权在民观念的淡化,故B项不符合题意;C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国共和派与君主派经历了长期的斗争,体现了法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曲折发展,故C项符合题意;D项法国没有确立三权分立政体,且材料中没有涉及三权分立体制,故D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法国共和制的曲折发展。本题考查近代法国民主政治制度,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14.【答案】B【考点】各国调控经济的措施【解析】【分析】A项依据漫画上的时间“3月4日”“罗斯福”可知,是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此时经济危机正在发生,并未得到缓解,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B项依据漫画上的时间“3月4日”“罗斯福”“我的确同情任何终要失去住所的人”“家居贷款银行法案”,结合所学1933年3月,罗斯福总统通过《紧急银行法》,设立房主贷款公司作为政府代理机构可知,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无法应对经济危机,经济模式改弦易辙势在必行,故B选项符合题意;C项依据漫画上的时间“3月4日”“罗斯福”可知,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刚上台,结合所学可知,1935年通过《社会保险法》,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D项依据漫画上的时间“3月4日”“罗斯福”可知,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刚上台,漫画无法看出国家干预政策的成效,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知识点。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改革的必要性。解答本题关键是能够理解材料,实际上反映了美国经济危机下人们急于摆脱经济危机的迫切愿望。15.【答案】A【考点】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解析】【分析】A项根据题干信息“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苏联大力发展中等技术教育”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苏联培养技术人员,是为了适应工业化建设的需要,故A选项符合题意;B项促进中等技术教育普及不是主要目的,发展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工业化所需要的劳动者,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C项根据题干信息“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1927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新经济政策正在逐步废除,至1928年彻底废除,“完善”一说与史实不符,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D项题干中发展中等技术教育,不可能冲破西方技术封锁,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中档,考查斯大林模式,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农业和轻工业的长期落后,最终又制约了重工业的发展;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产品单调,质量低劣。16.【答案】D【考点】冷战的原因及主要表现,两极格局的形成【解析】【分析】A项马歇尔计划是1947年出台的,材料中时间从1948年开始,不能作为马歇尔计划出台的历史背景,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B项西方国家经济出现滞胀是在20世纪70年代,材料中截止时间是1950年,时间不符,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C项布雷顿森林体系是1944年建立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不符合题意;D项材料体现了冷战格局下,美国对苏联、东欧的贸易出口额锐减,西欧对苏联、东欧国家的贸易出口额远远大于美国,体现了欧洲市场与资本主义阵营的分化,故D选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两极格局,要求学生结合战后世界格局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解答问题要搞清楚战后美苏关系的特征和影响,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二、非选择题:共52分。第17~19题为必考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0~22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17.【答案】(1)背景:①吸取秦朝焚书坑儒的教训;②汉朝建立了大一统的王朝;③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确立了主流正统的地位。④汉武帝实行中外朝制度、推恩令、设刺史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⑤汉初休养生息、轻徭薄赋,汉武帝时期盐铁官营、汉朝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原因:①考证古书时求其真本。重视实物,从民间收集古文先秦旧书。②实证的治学态度和方法,对先秦旧书进行考辨,遵从实际情况出发。(2)原因:①阮元反对宋明理学的“虚学”“空疏”,力求恢复儒学经典的本来面目,探讨圣贤之道的真义。②阮元认为宋明理学吸收了佛教、道教思想,不纯粹。③阮元强调实事求是,就在于圣贤不讨论空言。与宋明理学不一致,宋明理学关注天理,朱熹强调格物致知;陆王心学强调心即理也,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新内涵:①提倡质疑、批判精神。②注重实践,强调经世致用,学以致用。【考点】秦朝的统一,程朱理学【解析】【分析】(1)第一小问,据材料关键信息“汉武帝时,广开献书之路”,从当时的时代背景入手分析,联系所学,汉武帝时期,历经汉初的60多年的休养生息政策,社会生产恢复并发展;政治上为了巩固大一统专制王朝,汉武帝转变“无为”政策为“有为”;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动儒学思想的正统地位的确立;据材料一关键信息“从民间收集经过秦火保留下来的《尚书》 《礼记》等古文先秦旧书,经考辨将正本献给朝廷”可知,河间献王并未将收集的古文先秦旧书直接交付朝廷,而是经过考辨后将正文献给朝廷,从中体现出其实事求是的精神。(2)据材料二关键信息“清代学者阮元批评宋明理学家‘自遁于虚而争是非于不可究诘之境’”可知清代学者阮元批评宋明理学家言论空虚、争论到无法弄清楚问题之根本的境界,可见宋明理学家空谈心性,无益于学术发展和思想进步,不能解决社会现实问题;再联系所学,从清代思想领域的史实入手分析,理学占据主导地位,思想僵化,束缚社会发展,新的活跃的儒学思想产生,强调经世致用的学风,推动批判理学;第二小问,据材料二关键信息“以实事求是为学鹄,颇饶有科学的精神”“善怀疑,善寻间,不肯妄徇古人之成说与一己之臆见”可知,梁启超强调的“实事求是”是指科学的精神,善于怀疑,善于求证的精神。故答案为:(1)背景:①吸取秦朝焚书坑儒的教训;②汉朝建立了大一统的王朝;③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确立了主流正统的地位。④汉武帝实行中外朝制度、推恩令、设刺史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⑤汉初休养生息、轻徭薄赋,汉武帝时期盐铁官营、汉朝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原因:①考证古书时求其真本。重视实物,从民间收集古文先秦旧书。②实证的治学态度和方法,对先秦旧书进行考辨,遵从实际情况出发。(2)原因:①阮元反对宋明理学的“虚学”“空疏”,力求恢复儒学经典的本来面目,探讨圣贤之道的真义。②阮元认为宋明理学吸收了佛教、道教思想,不纯粹。③阮元强调实事求是,就在于圣贤不讨论空言。与宋明理学不一致,宋明理学关注天理,朱熹强调格物致知;陆王心学强调心即理也,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新内涵:①提倡质疑、批判精神。②注重实践,强调经世致用,学以致用。【点评】(1)本题考查汉武帝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需结合汉武帝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背景来解答。(2)本题考查宋明理学,需结合宋明理学的评价来解答。18.【答案】(1)观点一仅局限于工业革命的消极方面;观点二仅局限于工业革命的积极方面。工业革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人阶级的收入,工业资产阶级逐渐成为资产阶级的主导部分;同时,由于资本的压榨,工人阶级也面临着被剥削的灾难。(2)伴随着工业革命中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方式发生改变,城市化进程加快,英国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并成为世界工厂,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发生改变,促进科学社会主义、自由主义的诞生。【考点】工业革命的背景,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影响【解析】【分析】 (1)第一小问,据材料一信息“强迫工人、儿童每天工作16小时”“降低了他们的生活水平”“摧毁了传统的手工行业,剥削了工人们的尊严”可知,观点一强调工业革命的消极影响,即工人、儿童劳动强度大;降低工人们的生活水平;摧毁传统手工工场,冲击传统手工业的发展;使工人们尊严受损,但没有认识到工业革命的积极影响;据材料一信息“创造了许多充满机会的城市,给千百万人提供了工作”“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和教育程度”“并给予他们较大的自由,使他们在政治上和文化上有更大的作用”可知,观点二强调工业革命给人们提供就业机会,提高工人的生活水平和教育程度,推动工人运动,使其在政治和文化上发挥自身的作用,可见其强调工业革命的积极影响,但没有看到工业革命带来的弊端;综合起来,这两种观点都是片面的认识工业革命的影响,不能全面辩证地看待工业革命的意义;第二小问,据材料信息和所学,英国工业革命对工人阶级的影响是双方面的,从积极方面来看,工业革命促使生产力发展,给工人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提高工人生活水平和教育文化水平;推动议会改革,促使资产阶级通过议会改革来保障工人权益,从而推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与完善;从消极方面来看,工业革命后,机器生产的应用,提高劳动效率的同时,也增强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使工人成为机器的奴隶;贫富差距拉大,阶级矛盾激化,推动工人运动的兴起。(2)据材料二信息“英国工人阶级的历史是从18世纪后半期,从蒸汽机和棉花加工机的发明开始的”可知,工业革命提高社会生产力,推动工人阶级的发展和壮大,推动工人运动的兴起;据“这些发明推动了产业革命,产业革命同时又引起了市民社会中的全面变革”可知,工业革命从棉纺织业发展到冶金、采煤、交通运输业,推动产业革命的形成,推动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再联系所学,从工业革命后生产关系、经济结构、城市化等角度分析其历史意义即可,即工业革命促成机器工厂代替手工工场;促使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上升;推动城市化的进程;工业革命还引发思想和社会政治领域的变化,即推动自由主义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产生;工人阶级为了维护自身权益,也通过议会改革来争取自身权益,推动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故答案为:(1)观点一仅局限于工业革命的消极方面;观点二仅局限于工业革命的积极方面。工业革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人阶级的收入,工业资产阶级逐渐成为资产阶级的主导部分;同时,由于资本的压榨,工人阶级也面临着被剥削的灾难。(2)伴随着工业革命中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方式发生改变,城市化进程加快,英国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并成为世界工厂,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发生改变,促进科学社会主义、自由主义的诞生。【点评】(1)本题考查英国工业革命,需结合英国工业革命对工人阶级的影响来解答。(2)本题考查英国工业革命,需结合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意义来解答。19.【答案】观点:历史课程的设计以培养合格的新时代国民为目标论证:中华民族有着辉煌灿烂的悠久历史,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秦朝,推行的一系列经济、政治、文化措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两汉、隋唐、宋元和明清时期,我国社会经济继续向前发展政治制度不断走向完善,思想文化高度繁荣,多民族国家进一步走向融合。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于世界并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树立了几千年来中华民族高度的文化自信。近代以来,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并遭到西方列强的侵略奴役,尤其是抗战时期,民族矛盾空前尖锐,中国文化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中华民族面临着生死存亡的考验。国人更应该了解历史,摒弃历史虚无主义态度,尊重和敬畏历史,以挽救民族危亡。相反,如果歪曲历史,逆民族利益和历史潮流而动其结果必将受到历史的惩罚。结论:从历史中寻找精神力量,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实现国家独立与民族振兴。对历史文化充满温情与敬意,对我们今天实思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样具有重要意义。“以史为鉴知兴替,以史正人明得失,以史化风浊清扬”,不仅是一种历史态度,而且还是新时代国民必备的基本品格。这种态度与品格是中国学生发展的重要核心素养。【考点】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秦朝的统一,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隋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元朝的统一与行省制,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解析】【分析】据材料关键信息,“研究中国民族之演进;特别说明其历史上之光荣,及近代所受列强侵略之经过与其原因,以激发学生民族复兴之思想,且培养其自信自觉发扬光大之精神”,从中概括观点:民国时期,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中反映的民族意识,推动中国的救亡图存运动。联系所学,从1932年的时代背景出发,分析为什么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注重民族意识的养成,可以从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分析即可;再分析民族意识的激发,对近代中国的救亡图存运动、反帝反封建活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影响逐一分析即可;最后总结升华,民国时期的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反映的民族意识,激发学生民主复兴思想,推动中国近代革命的开展,有助于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可见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时代的反映,也推动时代的发展。故答案为:观点:历史课程的设计以培养合格的新时代国民为目标论证:中华民族有着辉煌灿烂的悠久历史,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秦朝,推行的一系列经济、政治、文化措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两汉、隋唐、宋元和明清时期,我国社会经济继续向前发展政治制度不断走向完善,思想文化高度繁荣,多民族国家进一步走向融合。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于世界并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树立了几千年来中华民族高度的文化自信。近代以来,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并遭到西方列强的侵略奴役,尤其是抗战时期,民族矛盾空前尖锐,中国文化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中华民族面临着生死存亡的考验。国人更应该了解历史,摒弃历史虚无主义态度,尊重和敬畏历史,以挽救民族危亡。相反,如果歪曲历史,逆民族利益和历史潮流而动其结果必将受到历史的惩罚。结论:从历史中寻找精神力量,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实现国家独立与民族振兴。对历史文化充满温情与敬意,对我们今天实思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样具有重要意义。“以史为鉴知兴替,以史正人明得失,以史化风浊清扬”,不仅是一种历史态度,而且还是新时代国民必备的基本品格。这种态度与品格是中国学生发展的重要核心素养。【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历代政府的中学历史教育目标,重点考查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探讨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注意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背景、曲折过程和成就。20.【答案】(1)原因:农产品统购统销的流通体制长期流行;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的召开;农业的快速发展。内容:逐步减少农产品统购统销的范围;适当开放自由市场。(2)评价: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和生活水平;促进了农村中商品生产和流通的发展,丰富了市场供应;推动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考点】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解析】【分析】(1)第一小问,据材料“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实行现农产品统购统销的流通体制”“1984年,农业丰收导致全国性的‘卖粮难’,改革流通体制,势在必行”,从农产品统购统销流通体制的弊端分析其原因;据材料“1981年底召开的全国农村工作会议提出”“1983年开始,中央陆续制定调整农副产品购销的政策” “1985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规定”“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一系列针对统购派购制度的改革文件”,从中央政府的决策角度分析其改革的原因;再联系所学,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农产品流通体制的变化来分析原因即可;第二小问,据材料“在农副产品的购销中实行合同制”,可得农副产品购销中实行合同制;据材料“逐步减少农副产品统购派购的品种和数量,并采取多渠道经营”“分别实行合同订购和市场收购”可得采取合同订购和市场收购多种经营渠道;据材料“粮食、棉花、油料、烤烟、蚕茧、糖料等大宗农副产品继续由国家定价,实行合同订购,农民完成合同订购任务后,可以自由购销”可得针对农副产品进行分类购销,对大宗农副产品继续由国家定价,实行合同订购,完成订购任务后的可以自由购销。(2)据材料“通过合同将国家计划和农民生产协调起来”,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粮价稳定角度来分析其影响;联系所学,从流通体制改革推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和深入角度分析其影响;从流通体制的改革对推动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变化的角度分析其影响即可;再结合材料“粮食、棉花、油料、烤烟、蚕茧、糖料等大宗农副产品继续由国家定价,实行合同订购”,从国家定价的弊端来分析此次流通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即从长远来看,不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故答案为:(1)原因:农产品统购统销的流通体制长期流行;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的召开;农业的快速发展。内容:逐步减少农产品统购统销的范围;适当开放自由市场。(2)评价: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和生活水平;促进了农村中商品生产和流通的发展,丰富了市场供应;推动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点评】本题考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村落实承包责任制,农民有了生产经营自主权,成为生产经营的主体,自主经营、自我管理成为必然要求,是村民自治制度产生的根本动因。 21.【答案】(1)诉求:改组北约,取得和美国同样的决策权。原因:美苏双方都拥有毁灭对方的核武器库;北约内部美国拥有绝对的权利,法国处于从属地位;法国要维护自身的独立权利和国家利益。(2)影响:法国退出北约,导致资本主义阵营出现破裂;冲击了美国的霸权主义,冲击了两极格局。【考点】冷战的原因及主要表现,两极格局的形成【解析】【分析】 (1)第一小问,由材料“法国总统戴高乐公开主张要更多地承认国家利益,呼吁西欧在军事和防务上扮演更加独立的角色”得出承认法国国家利益,要求西欧在军事和防务上独立自主;由材料“戴高乐试图改组北约,为此建议在北约内部成立美英法组成的理事会,三国对北约事务拥有同等的决策权,但是没有成功”分析得出改组北约;由材料“法国先后收回对地中海舰队和空军的指挥权,退出美国主导下的北约一体化军事指挥体系。法国又着手建立独立的核打击力量,拒不参加限制核武器谈判的国际会议,将原子弹的研制置于国家‘绝对优先地位’,先后成功试爆原子弹和氢弹”分析得出退出北约一体化军事指挥体系,建立独立的核打击力量。第二小问,联系当时的政治背景——美苏对峙和经济背景——西欧一体化,以及法国经济的恢复发展得出当时美苏对峙,严重威胁西欧的安全;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法国经济的崛起;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欧洲一体化的发展;由材料“先后成功试爆原子弹和氢弹”得出法国核力量的壮大等。(2)由法国举措,也就是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法国对北约的诉求是承认法国国家利益;要求西欧在军事和防务上独立自主;改组北约;退出北约一体化军事指挥体系;建立独立的核打击力量可知,对冷战格局的影响是法国主张在国际事务中谋求西欧的独立自主,力图摆脱美国控制,有力地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有利于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故答案为:(1)诉求:改组北约,取得和美国同样的决策权。原因:美苏双方都拥有毁灭对方的核武器库;北约内部美国拥有绝对的权利,法国处于从属地位;法国要维护自身的独立权利和国家利益。(2)影响:法国退出北约,导致资本主义阵营出现破裂;冲击了美国的霸权主义,冲击了两极格局。【点评】本题考查冷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和美苏冷战。(1)结合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法国对北约的诉求以及原有分析;(2)结合材料中法国措施对两极格局的影响概括。22.【答案】(1)明朝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封建经济获得发展,尤其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宋明理学的影响;前人在文学艺术上的成就产生的影响。(2)拓展文人写意画的艺术手法;促进南戏的发展,推动昆曲的传播;推动市民文学的发展。【考点】程朱理学【解析】【分析】 (1)根据所学知识及材料徐渭生卒年是“1521-1593”可以判断是明朝中后期,据材料“研习王阳明学说”可知受到了理学和心学的影响;“句句都是本色语”“在明代后期兴起的市民文学艺术中,徐渭以强调‘本色’和追求‘自然’的鲜明特点而留名史册”,结合所学,从当时的政治、经济、思想等回答即可。(2)根据材料“广泛吸收宋元以来诸家技法”“开创的大写意手法”“公认的南杂剧代表作家”“强调‘本色’和追求‘自然’的鲜明特点”等分析归纳即可。故答案为:(1)明朝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封建经济获得发展,尤其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宋明理学的影响;前人在文学艺术上的成就产生的影响。(2)拓展文人写意画的艺术手法;促进南戏的发展,推动昆曲的传播;推动市民文学的发展。【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文学和艺术的发展,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明朝时期文学艺术发展的影响因素,还要搞清楚徐渭的艺术成就和影响。(1)要结合明朝时期文艺发展的影响因素来分析;(2)要结合材料中徐渭的文学艺术成就来分析。

关键字:

单价:5.00 会员免费
开通会员可免费下载任意资料
  • 页数:15页
  • 大小:106.64 KB
  • 编号:5421
  • 类型:VIP资料
  • 格式:docx
  • 提示:数字产品不支持退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