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内容页

什么是普通话手抄报内容

https://www.nielaoshi.com/ 板报网

  什么是普通话?

  普通话的定义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着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这是在1955年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上确定的。这个定义实质上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提出了普通话的标准,那么这些标准如何理解呢?

  “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指的是以北京话的语音系统为标准,并不是把北京话一切读法全部照搬,普通话并不等于北京话。北京话有许多土音,比如:老北京人把连词“和(hé)”说成“hàn”,把“蝴蝶(húdié)”说成“húdiěr”,把“告诉(gàosu)”说成“gàosong”,这些土音,使其他方言区的人难以接受。另外,北京话里还有异读音现象,例如“侵略”一词,有人念“qǐn lüè”、也有人念成“qīn lüè”;“附近”一词,有人念“fùjìn”,也有人念成“fǔjìn”,这也给普通话的推广带来许多麻烦。从1956年开始,国家对北京土话的字音进行了多次审订,制定了普通话的标准读音。因此,普通话的语音标准,当前应该以1985年公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以及1996年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为规范。

  就词汇标准来看,普通话“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指的是以广大北方话地区普遍通行的说法为准,同时也要从其他方言吸取所需要的词语。北方话词语中也有许多北方各地的土语,例如北京人把“傍晚”说成“晚半晌”,把“斥责”说成“呲儿”,把“吝啬”说成“抠门儿”;北方不少地区将“玉米”称为“棒子”,将“肥皂”称为“胰子”,将“馒头”称为“馍馍”。所以,不能把所有北方话的词汇都作为普通话的词汇,要有一个选择。有的非北方话地区的方言词有特殊的意义和表达力,北方话里没有相应的同义词,这样的词语可以吸收到普通话词汇中来。例如“搞”、“垃圾”、“尴尬”、“噱头”等词已经在书面语中经常出现,早已加入了普通话词汇行列。普通话所选择的词汇,一般都是流行较广而且早就用于书面上的词语。近年来,国家语委正在组织人力编写《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将对普通话词汇进一步作出规范。

  普通话的语法标准是“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着作为语法规范”,这个标准包括四个方面意思:“典范”就是排除不典范的现代白话文着作作为语法规范;“白话文”就是排除文言文;“现代白话文”就是排除五四以前的早期白话文;“着作”就是指普通话的书面形式,它建立在口语基础上,但又不等于一般的口语,而是经过加工、提炼的语言。

  --------------------------------------------------------------------------------

  为什么要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工作?

  语言文字工作的核心内容是促进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其中标准化是指研究、制定并颁布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诸要素的,要求全体使用者共同遵循的语言文字使用规则和标准;规范化指的是促使全社会遵照国家颁布的各项语言文字使用标准规范使用语言文字。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工作的必要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认识。

  一、从语言文字同社会的关系上看。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是基本的社会形态,而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信息载体,它无处不在,随时随地为社会服务。因此,一方面,社会上语言文字的应用水平受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的制约,另一方面,语言文字的应用水平又对社会发展起着促进作用或牵扯、促退作用。拿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工作来说,它是社会变革的反映,又是社会前进和发展的基础工程和先导工程,对各社会形态都能起到促进发展的作用。在政治上,它有利于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政令畅通;在经济上,有利于形成全国流通的大市场,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和不断完善、繁荣;在文化上,有利于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在科技上,它直接促进了计算机、通讯等信息产业的发展,并影响到其他一切高新技术的应用推广;在教育上,有利于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社会发展和进步提供必要的人力资源……所以,语言文字工作不仅应该跟社会发展同步,而且更应先行。

  二、从我国解放以来的实践及当今的建设任务和宏伟目标来看。解放以来,我国的推广普通话、推行《汉语拼音方案》和简化汉字的工作大大促进了全国经济发展、民族团结、文化教育提高,也为中文信息处理以及其他高新科学技术的应用推广作了前瞻性准备。如今,十五大制定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全国人民正为实现这个伟大目标而努力着,具体来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商品交换需要人员大范围流动,这样,人们就自觉要求学习和使用普通话。为了获得经济效益,人们自觉要求使用各种高效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对计算机处理中文信息的效能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这些又都需要人们提高语言文字规范化方面的素质。当劳动者提高了包括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能力在内的素质要求,就能在市场经济的风浪中沉稳应战,开拓前进。

  三、从中国文化对世界的重要性来看。中国是文明古国,又对当今世界的和平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迅速增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往来和文化、教育、科技的交流不断扩展和增多,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吸引力和影响也越来越大。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因此,促进汉语汉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提高它们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不仅是中国人民的愿望,也是世界人民的要求。

  此外,从我国历史上和目前国际上对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重视(参见“我国历史上对语言文字有过哪些官方行为”和“国外的语言文字管理工作有哪些可以借鉴的经验”两题),可以体会到语言文字工作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为什么要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工作?

  语言文字工作的核心内容是促进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其中标准化是指研究、制定并颁布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诸要素的,要求全体使用者共同遵循的语言文字使用规则和标准;规范化指的是促使全社会遵照国家颁布的各项语言文字使用标准规范使用语言文字。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工作的必要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认识。

  一、从语言文字同社会的关系上看。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是基本的社会形态,而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信息载体,它无处不在,随时随地为社会服务。因此,一方面,社会上语言文字的应用水平受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的制约,另一方面,语言文字的应用水平又对社会发展起着促进作用或牵扯、促退作用。拿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工作来说,它是社会变革的反映,又是社会前进和发展的基础工程和先导工程,对各社会形态都能起到促进发展的作用。在政治上,它有利于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政令畅通;在经济上,有利于形成全国流通的大市场,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和不断完善、繁荣;在文化上,有利于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在科技上,它直接促进了计算机、通讯等信息产业的发展,并影响到其他一切高新技术的应用推广;在教育上,有利于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社会发展和进步提供必要的人力资源……所以,语言文字工作不仅应该跟社会发展同步,而且更应先行。

  二、从我国解放以来的实践及当今的建设任务和宏伟目标来看。解放以来,我国的推广普通话、推行《汉语拼音方案》和简化汉字的工作大大促进了全国经济发展、民族团结、文化教育提高,也为中文信息处理以及其他高新科学技术的应用推广作了前瞻性准备。如今,十五大制定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全国人民正为实现这个伟大目标而努力着,具体来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商品交换需要人员大范围流动,这样,人们就自觉要求学习和使用普通话。为了获得经济效益,人们自觉要求使用各种高效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对计算机处理中文信息的效能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这些又都需要人们提高语文字规范化方面的素质。当劳动者提高了包括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能力在内的素质要求,就能在市场经济的风浪中沉稳应战,开拓前进。

  三、从中国文化对世界的重要性来看。中国是文明古国,又对当今世界的和平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迅速增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往来和文化、教育、科技的交流不断扩展和增多,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吸引力和影响也越来越大。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因此,促进汉语汉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提高它们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不仅是中国人民的愿望,也是世界人民的要求。

  此外,从我国历史上和目前国际上对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重视(参见“我国历史上对语言文字有过哪些官方行为”和“国外的语言文字管理工作有哪些可以借鉴的经验”两题),可以体会到语言文字工作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page]

  汉字为什么要规范化?

  汉字规范化是根据汉字发展规律中“约定俗成”的原则,为汉字的应用确定各项标准,使汉字充分发挥其作为重要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的社会功能。

  汉字为什么要规范化呢?

  第一,汉字规范化是实现汉字交际功能的必要保证。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是表达思想,传递信息的交际工具,是供全社会使用的,因此必须有一个为社会成员所共同遵守的标准。规范化是提高文字交际作用的一种手段。用字规范可以使思想交流、信息传递不致产生人为的障碍,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加快社会生活节奏;用字混乱则会削弱文字的交际功能,妨碍工作及人际关系的正常发展。

  第二,汉字规范化是实现社会现代化的必要前提。当前,世界科学技术,尤其是电子计算机技术突飞猛进,人工智能的研究已引起科技界的重视。生产建设、经营管理、科学研究等正朝着信息化方向发展。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要求文字有一个共同遵循的标准。有了统一的标准,文字所负载的信息才会为人们所共同认知,才能为普及教育、扫除文盲、排版印刷、汉字的机械处理和信息处理创造便利条件,才能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第三,汉字规范化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文字的运用是否合乎规范,往往反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社会用字混乱,是文化素质不高、文明程度低下的表现,有损于国家、民族的形象。因此,必须把推行汉字规范化,消除社会用字混乱现象,提高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维护祖国声誉的高度来认识。

  总之,做好汉字规范化工作,对强化文字的社会交际功能,促进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精神文明程度,都有重要意义。

  当前汉字规范化工作重在巩固汉字简化成果,提高全社会文字应用的规范水平。《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和《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等一系列规范标准,为全社会的文字应用提供了依据。

  --------------------------------------------------------------------------------

  什么是规范汉字?

  规范汉字是指经过整理简化并由国家以字表形式正式公布的正体字、简化字和未经整理简化的传承字。

  简化字以1986年10月由国务院批准重新发表的《简化字总表》中所收的简化字为准。

  正体字以1955年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发布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中选用的字为准。不过该表公布后又作了几次调整,一共恢复使用了28个被淘汰的异体字(参见“学习《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一题)。

  传承字是指历史上流传下来沿用至今,未加整理简化或不需要整理简化的字。

  规范汉字的字形以1988年国家语委和新闻出版署联合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规定的新字形为准。

  此外,作为现行规范汉字的依据的还有:1977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和国家标准计量局发布的《部分计量单位名称统一用字表》、1981年国家标准总局发布的《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集本集》、1955年到1964年经国务院批准更改的地名生僻字等。

  --------------------------------------------------------------------------------

  要实现跨世纪语言文字工作的奋斗目标,重点应做好哪些部门的工作?为什么?

  97年底的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提出,要实现跨世纪语言文字工作的奋斗目标,重点应做好以下4个部门的工作:一是各级各类学校;二是党政机关;三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部门;四是社会公共服务性行业。这是因为:

  学校在全社会语言文字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作用。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水平的提高,关键在于每一个语言文字使用者语文素质的提高,而语文素质的提高只有通过加强学校教育来实现。所以这次会议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认真开展语言文字工作,提高校园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并把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抓好抓实。另外,学校的语言文字工作抓好了,对全社会还有辐射作用,特别是各级各类专业学校、职业技术学校及高等院校,这些学校的学生毕业后直接走上社会,同时也把在校期间接受的语言文字规范教育、树立起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带到社会各行业、系统、部门,从而可以带动全社会共同提高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

  党政机关在全社会语言文字工作中发挥的是“龙头”作用。党政机关是国家各项方针、政策、法令的执行机关,代表国家的形象,语言文字规范化尤为重要。各级领导干部、国家公务员应带头讲普通话、用规范字,带头执行国家关于语言文字的各项方针、政策和规范标准,为全社会作出榜样。

  新闻出版和广播、影视部门的用语用字则是全社会语言文字应用的示范,它所使用的必须是国家法定的、官方的语言和文字。作为大众传媒,这些部门担负着社会舆论导向的责任,如果出现不规范的现象,会对社会产生误导。

  社会公共服务行业,像商贸、旅游、邮电、卫生、公用事业等行业,在全社会语言文字工作中发挥的是“窗口”作用。因为这些行业是社会交际最集中,语言文字应用最频繁的地方,只有抓好这些部门的工作,才有可能在全社会树立语言文字规范意识,营造良好的语言文字规范化氛围。

 

[page]

  当前进行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有什么时代意义?

  信息化和频繁的国际交往都是当前的时代特征。

  在信息化时代,对社会起决定作用的是信息知识。信息知识的获得,重要的途径是依靠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信息化的程度,主要看信息处理的能力和信息传播的速度。中国正在向信息化迈进,以加快经济体制的转轨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其中,电子计算机的研制和广泛使用就成为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重要标志。在中国,研制和使用电子计算机必须同时解决汉语汉字的信息处理问题。要对汉语汉字进行信息处理,其前提条件之一就是汉语汉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现在,世界各国(包括发展中国家)都通过国际交往、国际合作来发展自己。中国要进行改革开放,也需要放眼世界,吸取世界先进技术、管理经验以及一切有利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东西。与此同时,也要注意结合中国的国情,维护中国的国家主权和尊严。规范化和标准化的中国语言和文字,既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也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和生动象征。中国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过程中还融合了语言文字标准化方面的国际经验。因此,在汉语汉字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的今天,在中国的国土上,正确地、合乎规范地使用国家语言文字,也就是在语言文字方面显示了国家的尊严和民族的自信。

  对外开放除了要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还要在人才的素质和文明水准方面达到较高水平。而正确、规范地应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也是人才素质和文明水准的重要内容。

  因此,当前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不仅有利于人们掌握好社会交际工具为社会发展服务,还对当今时代的国家改革开放和信息化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

  我国跨世纪语言文字工作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1997年12月23日至26日,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确定了跨世纪语言文字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继续贯彻国家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方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规律,重在建设,积极、稳妥、逐步地推进工作,使语言文字工作更好地为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服务。国家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方针是1986年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确定的,具体为:贯彻执行国家关于语言文字工作的政策和法令,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继续推动文字改革工作,使语言文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跨世纪语言文字工作的主要任务是:1、坚持普通话的法定地位,大力推广普通话;2、坚持汉字简化的方向,努力推进全社会用字规范化;3、加大中文信息处理的宏观管理力度,逐步实现中文信息技术产品的优化统一;4、继续推行《汉语拼音方案》,扩大使用范围。

  跨世纪语言文字工作的奋斗目标是:2010年以前,制订并完善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语言文字法》相配套的一系列法规;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初步普及,交际中的方言隔阂基本消除,受过中等或中等以上教育的公民具备普通话的应用能力,并在必要的场合自觉地使用普通话,与口语表达关系密切行业的工作人员,其普通话水平达到相应的要求;汉字的社会应用基本规范,社会用字混乱现象得到有效的遏制,出版物用字、影视屏幕用字和计算机用字达到较高的规范水平;汉语拼音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扭转拼写中的不规范现象;建立起有效的中文信息处理的管理制度,做到凡面向社会推广的中文信息技术产品,均经过国家语言文字工作主管部门在语言文字规范标准方面的审查认定。下世纪中叶以前,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和各项管理制度更加完善;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交际中没有方言隔阂;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水平显着提高;中文信息技术产品在语言文字规范标准方面实现较高水平的优化统一。

  --------------------------------------------------------------------------------

  语言文字工作为什么要注重法制建设?我国哪些全国性法律、法规对规范使用语言文字作出了规定?

  语言文字工作必须纳入依法管理的轨道,这是语言文字工作深入发展的内在要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语言文字工作的内涵和外延也不断拓展。1986年和1997年国家两次召开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分别确定了新时期和跨世纪的语言文字工作目标、任务及基本措施。当前,围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中心任务,语言文字工作应致力于提高全社会语言文字应用规范化水平。这意味着语言文字工作已从宣传、教育、号召、动员的层面发展到对全社会语言文字应用实施有效管理的阶段,“语言文字工作也是政府行为,也要加大行政管理力度”成为共识。法制化是实施行政管理的基础和保障,“实行依法管理”正是当今语言文字工作的时代特征,也成为语言文字工作深入发展的迫切要求。另外,语言文字工作法制化还是社会民主与法制建设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贯彻十五大“以法治国”精神的重要内容,中国要建立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完善社会主义法制,语言文字法制是其中重要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建国以来,语言文字工作在法制建设方面作出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很多全国性法律、法规,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义务教育法》、《国家公务员条例》、《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等,它们都对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作出了明确规定(详见本光盘“政策法规”/“相关法律法规中有关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规定”部分内容)。地方立法工作也取得了很大进展,各地先后出台了近30个语言文字地方法规和行政规章,并进行了依法管理的有益尝试。2000年10月31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由江泽民主席签发第37号主席令颁布,并从2001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语言文字的专门法律,具有里程碑意义。

  以上情况说明,党中央、国务院以及有关部门对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非常重视,并通过法律明确了规范使用语言文字是公民的义务和责任,成为业务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此,我们每个人都要有清醒的认识,要把语言文字规范化问题真正地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去,努力做好。

 

[page]

  关于汉语言文字的使用,国际上有什么规定?

  汉语是联合国规定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联合国文件的中文文本用的是包括简化字在内的规范汉字。

  汉字是由笔画构成的方块文字。国际交往时需要把汉字转写成国际通用的罗马字母(即拉丁字母),转写需要按照一定的拼写法。解放以前和解放初期,中国没有国家的拉丁字母式拼音方案。用罗马字母拼写汉语时,所用的拼写方案纷乱杂呈,各不相同。1958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批准公布了拉丁字母式的《汉语拼音方案》,从此,在中国,拼写汉语有了法定的拼法。然而,在外文中,用罗马字母拼写汉语地名、人名和其他词语一直是各行其是,互不相同的。同一个“北京”,被拼写为“Peking(英文)、Pekin(西班牙文)、Pequim(葡萄牙文)、Pechino(意大利)等多种形式,使人弄不清它们是不是同一个地名。1977年,联合国第三届地名标准化会议根据”名从主人“的原则,决定采用汉语拼音为中国地名罗马字母拼写法的国际标准,”北京“就按汉语拼音的拼法写成Běijīng了。1982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出ISO-7098号文件,明确表示汉语拼音已经作为世界文献工作中拼写有关中国词语的国际标准。文献工作包容面很广,涉及一切用文字表述的信息资料。这是汉语拼音成为更广泛的国际标准的另一个里程碑。

  --------------------------------------------------------------------------------

  香港特别行政区在语言文字规范化方面的情况怎样?

  香港特别行政区在语言文字规范化方面的情况可以从法定语文、普通话、规范字三方面去考察。

  香港回归前近百年内,英文一直是唯一的法定语文,是高层的语言,在法律、法庭、立法会等正式场合使用。香港民音,口头通用广东话;书面使用传统官话书写的中文,既用官话的语法结构和大量词语,也用广东方言词语和方言字,是低层的语言,正式场合不能用。1974年,香港政府颁布《法定语文条例》后,除了法律范畴,都以中文作为法定语文。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签署,香港政府于1987年公布《法定语文(修订)条例》,规定”新法例须以中英文制定,中英文同为法律正式文本“。1989年4月,第一个双语法例制定。之后,经过10年左右时间,把全部香港法律译成了中文。在香港的法庭上,逐步开始用粤语进行诉讼。

  香港的公文也是1974年后开始较多地使用中文,语体多为文言。1986年,香港政府布政司对公函格式提出了明确要求,要”力求简明,措词得体,文字浅白“,”应该用白话文,而不用文言文“。现在香港政府对公务员的语言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要通晓中英文,能说广东话,普通话和英语。

  香港大部分中学的教学语言是英文,除中国语文、中国历史、中国文学科目外,都用英文教材,用英文上课、考试。1997年3月,香港教育署发出《中学教学语言能力指引》,建议从1998年至1999年度的中一开始,采用中文作为教学语言,未经批准不以中文为教学语言者将受到惩罚。

  回归前后,香港社会逐步掀起学普通话热。先是商贸、金融和政界,教育界则后来居上。在80年代,普通话是中小学的选修科目,从1998年秋季起,成为必修科目,2000年起,普通话将列为中学会考的一个独立会考科目。广播、电视、影视剧使用普通话也在增多。继卫星电视中文台播出普通话节目后,1997年3月,香港开办了第一家普通话电台。现在,越来越多的香港人开始重视普通话的学习,参加各种短期培训班的人数众多。1996年以来,一些大学还先后成立了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按国家语委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不少教师、公务员、商贸人员甚至外籍人员参加了测试。

  在用字方面,目前香港的公文、报刊及教科书等各类书籍还是以繁体字为规范。但已经有杂志繁、简字都用。香港人对简化字的认识能力和接受能力也在发生变化。1995年教育署拨款编写制作简化字学习材料,发往全港中学,但并未对学校教学简化字作出强制性规定。当年,香港青年会会同七个团体举办简化字学习班和简化字比赛,参加者很踊跃。最近,香港运输署的出租车收据打印设备中,有的格式已经写有简体中文字。

  作为字形规范的香港繁体字,其实也有不少异形字情况。这类似于祖国内地50年代公布《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以前,同一个字不同出版社出版的书中字形可能不同,甚至同一出版社的不同版本,字的形体也会不同。鉴于这种混乱状况,香港教育署于1986年委托教育学院中文系编了一本《常用字字形表》,表中列举了4719个常用字的标准字形,并用备注说明注意事项,受到香港中小学教师的热烈欢迎。不过,这项工作尚未成为政府行为,所以,出版物字形不一的情况尚未根本解决。

  --------------------------------------------------------------------------------

  澳门特别行政区在语言文字规范化方面的情况怎样?

  澳门陆地面积23.5平方公里,人口约45万。1557年以后被葡萄牙逐步占领。

  葡萄牙占领澳门的400多年里,葡萄牙语一直是澳门的官方语文。中文(主要是粤语)虽然在占人口95%的华人中普遍使用,可是它只限于家庭、亲朋、邻里、教育以及饮食、娱乐、卫生等社会服务性领域,至于商贸、外交、谈判、行政、法律等各种公务活动,都使用葡语。在司法活动中,只有在审判过程中听取证人作证和判决后将判决书内容简要转述给当事人时,才使用中文,其他时候都是使用葡语。即使当澳门当局认为有必要把某一法规的内容介绍给华人而把它译成中文在《政府公报》刊载时,该中文译文也仅有介绍作用。在《政府公报》的有关位置总有一句附加说明:”所有澳门政府公报内文字以葡文、华文颁行者,遇有辩论之处,仍以葡文为正也。“据了解,澳门的华人大都不谙葡语,所以这里的”以葡文为正“已经清楚地透露出澳门的殖民地性质。

  1989年,中葡联合联络小组第4次全体会议把中文在澳门的官方地位问题和法例翻译问题等列为该小组的经常性议程项目。1993年,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的《澳门基本法》第9条规定”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除使用中文外,还可使用葡文,葡文也是正式语文“。

  在澳门实行中文、葡文双语制度是十分必要的。澳门居民大部分是华人,现在既然由中国行使主权,当然应该使用中国的语文。只有这样,才能体现中国的国家尊严,顺应澳门华籍居民的民族感情。另一方面,澳门的法律渊源和法律体系都以葡萄牙法律为模式,在澳门任职的司法官员大都不懂中文,为了保障澳门法律体系的稳定性,使澳门法律基本不变,同时为使葡萄牙司法官和法律专家继续在澳留任,以吸取葡萄牙的司法经验,使澳门在法律上与外界保持合作关系,并考虑到澳门还有5%的葡萄牙人,所以,给葡文以法律地位也是完全适当的。

  如今,澳门已于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回归后的《澳门政府公报》正式公布了中文及葡文在澳门的立法、行政和司法领域均为正式语文。为了真正贯彻实行中文、葡文在澳门的双语制度,以保证澳门的持续稳定和繁荣,澳门法律从葡文译成中文的工作早已开始,现已基本完成。目前,澳门政府还在加紧培养能熟练运用中、葡文的人才。

 

[page]

  台湾省在语言文字规范化方面的情况怎样?

  台湾省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可以从推行国语(普通话),整理、简化汉字,汉字注音、拼音和电脑用字四个方面来看。

  台湾推行国语的工作从1945年台湾光复到现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1945年前,台湾被日本侵占50年,日语通行于全台湾。光复之后,首先要使台湾人能说中国的国语,于是,成立国语推行委员会,制定国语运动纲领,创办《国语日报》,举办国语培训班,从公教人员到山地居民,甚至到文盲,普遍接受了国语教育和培训。不到20年时间,实现了全省大中小学都以国语为校园语言,全省各种公共活动都以国语为交际媒介。

  台湾在汉字问题上主要进行了字形的整理和字音的审定工作。台湾把汉字称作”国字“。1945年以来,台湾的”国字整理“主要反映在常用字和字形标准的确定方面。1979年,台湾教育部公布了《常用国字标准字体表》(共4808字,后来称为甲表),1982年公布《次常用国字标准字体表》(分为乙表、丙表)。公布《常用国字标准字体表》就是在纷杂的异体字形中确定正体标准字。在这个方面,台湾确定正体比较注重汉字历史传统,对俗字、简体采纳较少,与大陆整理异体字的原则不大相同。

  台湾的汉字读音规范化工作主要反映在1946年台湾国语推行委员会编的《国音标准汇编》中,它以1932年的《国音常用字汇》为正音标准。后来对与实际读音相差太大的少数字音曾作过一些调整修订。1987年,台湾曾从常用字和中小学课本中找出4247个多音字逐字审订,把原来有文白异读的字音大量合并,把其他有正读又读的字音也作了些合并,大大减少了一字多音现象。台湾对轻声的处理比较谨慎,目前,字音中保留的轻声比较少。

  对于汉字简化问题,台湾经历了一个曲折反复的历史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50年代初期。这个时期,社会上较多的人(包括不少高层人士)发表有关汉字简化的言论,提出有关汉字简化的提案。第二阶段是5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前后。当时,祖国内地开展了大规模的汉字改革和汉字简化工作。由于政治上的原因,台湾把自己放到了简化的对立方面,一味唱反调,诋毁歪曲我们的文字改革工作。第三阶段是8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台湾有识之士为汉字改革呼吁,许多学者在汉字简化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上取得了共识,但也有一部分人仍然反对汉字简化。在行动上,台湾也实行简化,不过只用于手写,不用于印刷。1980年,台湾教育部颁布《标准行书范本》,收4010字。其中有600多个简化字。由于简化字多数是古代流传下来的,所以,两岸的简化字大都相同或相近。这个范本的推行使台湾知识阶层都认识了简化字。

  关于汉字注音和拼音。1928年,南京教育部曾公布”国语罗马字“(拉丁字母式拼音方案)。但是由于这个方案拼写法比较复杂,所以,祖国内地修改了”国语罗马字“,公布了《汉语拼音方案》,并于1982年得到国际标准化组织的通过,成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ISO-7098)。

  台湾人学习国语,一直是使用1918年公布的汉字笔画式注音符号给汉字注音。1986年,台湾修改”国语罗马字“,改称”注音符号第二式“。第二式除了j、q、x、zh、ch、sh、z、c、 s、-i(前)、-i(后)、ü这几个声母和韵母外,其他跟《汉语拼音方案》十分接近。只是在台湾,第二式的使用不大普遍。

  有报道说,1999年7月台湾行政院同意教育部关于决定以汉语拼音为基础略作修正作为中文译音系统的专案报告,具体方案将在一二个月内公布。

  在计算机用字方面,台湾也制订了标准。一个是《中文咨询交换码》(1980年至1987年分两批发布),这是个行业性标准,其中常用字集4808字,备用字集、异体字集、罕用字集合计三、四万字。另一个是《通用汉字标准交换码》,收字13051个,于1986年发布。这是个通用的标准交换码,适用面较广。此外,1984年,资策会推出《电脑中文字型与字码对照表》(俗称”大五内码“),也收13051字。

  --------------------------------------------------------------------------------

  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方法和内容怎样?

  普通话水平测试一律采用口试形式,对每个应试人进行等级测试时,必须有二至三名测试员协同工作,严格按照统一的测试标准,分别打分、综合评议方为有效。测试评定的二级甲、乙等,报省(自治区、直辖市)培训测试中心复审备案并发证书;测试评定的一级乙等,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培训测试中心注册,并在国家语委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备案,必要时由国家语委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抽查,然后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培训测试中心颁发证书;测试评定一级甲等,需报国家语委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复审、备案,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培训测试中心注册,证书由国家语委普通培训测试中心盖章后,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培训测试中心颁发。评定普通话一级甲等、乙等水平,必须由国家级测试员主持或复核方为有效。未进入规定等级或要求晋升等级的人员,需在前次测试5个月之后方能提出受试申请。

  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内容包括:普通话语音、词汇、语法,以及在交际中运用普通话的能力。共分五个测试项(总分100分):

  一、读单音节字词100个。目的是考查应试人普通话声母、韵母和声调的发音,此项成绩占总分的10%。

  二、读双音节词语50个。目的是除了考查应试人声母、韵母和声调的发音外,还要考查”一、不“和上声的变调、儿化韵和轻声的读音,此项成绩占总分的20%。

  三、朗读。从《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的朗读材料(1-50号)中任选一篇,目的是考查应试人使用普通话朗读书面材料的水平,重点考查语音、连读音变(上声和”一“、”不“的变调等)、语调(语气)等项目,此项成绩占总分的30%。

  四、判断测试。目的是考查应试人掌握普通话词汇、语法程度,此项成绩占总分的10%。其中包括三方面内容:1、从《大纲》中选列10组普通话与方言说法不同的词语,由应试人判断哪种说法是普通话词语;2、从《大纲》中抽选5个量词,同时列出可以与之搭配的10个名词,由应试人现场组合;3、根据《大纲》编制5组普通话与方言在语序或表达方式上不一致的短语或短句,由应试人判断符合普通话语法规范的形式。

  五、说话。目的是考查应试人在没有文字凭借的情况下,说普通话所能达到的规范程度。以单向说话为主,应试人根据抽签确定的话题,述说3-4分钟,此项成绩占总分的30%。

  对于通过汉语水平考试(HSK)申请进行普通水平测试的外籍或外族人员,测试上述第一、二项时,测试范围只限于《大纲》第二部分”表一“的8455条词语,测试第三项”朗读“时投签限制在40篇之内。其他人员测试时,第一、二项的范围是《大纲》”表一“、”表二“的23,851个词语;第三项”朗读“的投签范围是50篇。

  --------------------------------------------------------------------------------

  汉字规范化有哪些具体要求?

  社会用字必须合乎规范。规范化的具体要求分述如下:

  1、繁简字问题。以1986年10月10日重新发表的《简化字总表》为标准,不得使用已被简化了的繁体字和不符合《简化字总表》规定的各种简体字(包括已废止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中的简化字)。

  2、异体字问题。以《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为依据,凡是在这个表中已被淘汰的异体字(除去后来恢复使用的28个异体字),不得使用。《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与《简化字总表》不一致的,以《简化字总表》为准。

  3、字形问题。印刷体以《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为标准,不得采用旧字形。

  4、其他问题。部分计量单位名称用字,以1977年发布的《部分计量单位名称统一用字表》为标准。部分地名生僻用字,以1955年到1964年经国务院批准更改后的字为准。

  至于不要写错别字,这是规范化最基本的要求,尤其应该首先做到。

 

[page]

  汉字标准化的内容是什么?

  汉字标准化是指对现代汉语用字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整理,做到字有定量、字有定形、字有定音、字有定序(简称”四定“),使现代汉语用字的数量、形体、读音、序列四方面都有明确的标准。

  一、定量。就是确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数量。书写现代汉语究竟需要多少字,都是哪些字,必须作一个全面、科学的统计分析,确定其数量,研制出一份《现代汉语用字全表》。1965年,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联合公布的《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所列6196个字基本上反映了现代汉语通用字的数量。1981年,我国公布的国家标准(GB2312-80)《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收字6763个,这个字量是计算机内汉字字库收字量的国家标准。1988年,我国先后公布了收有3500个字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和收有7000个字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这两份表分别规定了常用字和通用字的数量。此外还要拟订人名用字表、地名用字表、译音用字表以及其他各类专用字表。对现代汉字分别进行定量,可以科学地提供常用字、通用字和专用字的依据和标准。

  二、定形。就是确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标准形体。过去的简化汉字、整理异体、统一字形等工作,为汉字的定形打下了基础。《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为现代印刷通用汉字提供了字形标准。《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依据《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确定的字形结构、笔画数和笔画顺序,促进了字形标准化。今后的定形工作要进一步解决遗留下来的字形歧异问题,必须做到一个汉字只能有一种确定的形体,不能有多种形体。

  三、定音。就是确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标准读音。普通话确定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但北京语音中存在一字异读的现象。例如”危险“的”危“字就有wēi和wéi两种读音,”跃进“的”跃“字就有yuè和yào两种读音。这种现象不利于交际,应当选定一种读法作为标准音,不应多种读法并存。普通话异读审音委员会对异读词的读音曾进行过多次审订,1963年出版了《普通话异读词三次审音总表初稿》,1982年开始又对《初稿》进行多次修订。1985年,国家语委、国家教委、广播电视部对修订稿进行审核后发表了《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并要求全国文教、出版、广播及其他部门、行业所涉及的普通话异读词的读音、标音均以这个新的审音表为准。这样,汉字的读音标准就更加明确了。

  四、定序。就是确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排列顺序,规定标准的查字法。目前,常用的查字法有音序法、部首法、笔画法、笔形法、号码法5种。各种查字法虽然不可能归并成一种,但同一种查字法有几种序列标准的,应当加以统一。首先是部首法要标准化。部首的数量、字的归部原则,要逐步一致,含有几个部首的字取部要规律化。字典、词典的编纂,目录、索引、档案、资料的编排,都要有一个统一的排序标准。字有定序才便于查检。

  汉字标准化,将为我国语文教学、出版印刷、影视广播以及汉字机械处理和信息处理等提供用字规范。

  --------------------------------------------------------------------------------

  当前社会用字存在哪些混乱现象?应当如何消除?

  近年来,社会用字出现了相当严重的混乱现象,主要表现为滥用繁体字、乱造简化字、随便写错别字。根据实地调查,滥用繁体字的现象尤为突出,它严重地干扰了社会用字的规范。所谓”滥用“,就是过度地、胡乱地使用。”过度“是指超出范围,在不该使用繁体字的地方也使用繁体字;”胡乱“是指马虎草率地使用并非与简化字相对应的繁体字,例如把”干燥“写成”干燥“(”干燥“的”干“的繁体字应为”乾“),把”日历“写成”日历“(”日历“的”历“的繁体字应为”历“)等等。当前社会用字的混乱现象,既不利于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两个文明的建设,也不利于对外文化交流。社会用字的混乱,是社会文化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不高的表现,是与我们国家的地位极不相称的,因此我们必须努力消除社会用字混乱现象。

  如何消除呢?除了应当加强宣教工作,增强规范意识,加强法制建设,实施依法管理,同时也应当重视规范字的学习,在繁体字成风的今天尤其应当重视简化字的学习。

  学习简化字,首先要搞清楚已公布的简化字有多少?是哪些?要把它们跟未经公布的群众自造的简化字区分开来,特别要跟已经废止的”二简“字区分开来。因为现在还有不少人误把”二简“字当作规范的简化字来使用。其次要搞清楚每个简化字的正确写法、读法和用法。为此每个使用汉字的人都有必要认真学一学1986年重新发表的《简化字总表》,特别要仔细学习表中对某些有特殊情况、容易混淆的简化字所作的注解,同时也要注意为避免用字混淆对原表中的个别字所作的调整。

[page]

来源:板报网,地址:https://www.nielaoshi.com/wengao/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