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PPT课件(第2课时)

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PPT课件(第2课时)1 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PPT课件(第2课时)2 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PPT课件(第2课时)3 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PPT课件(第2课时)4 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PPT课件(第2课时)5 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PPT课件(第2课时)6 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PPT课件(第2课时)7 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PPT课件(第2课时)8 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PPT课件(第2课时)9 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PPT课件(第2课时)10
试读已结束,还剩7页未读,您可下载完整版后进行离线阅读

《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PPT课件(第2课时)》是由用户上传到老师板报网,类型是语文课件,大小为442.55 KB,总共有17页,格式为pptx。授权方式为VIP用户下载,成为老师板报网VIP用户马上下载此课件。文件完整,下载后可编辑修改。更多关于请在老师板报网直接搜索

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PPT课件(第2课时)文字介绍: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第2课时合作探究1.碑文中提到的三个时间节点,分别有何含义?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以五四运动为起点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以鸦片战争为起点的整个民主革命的时期(1840—1949)。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一千八百四十年:  2.精读描写十幅大浮雕的部分,说说其表现的历史事件的内容和意义。合作探究①“销毁鸦片烟” 1839年6月3日  表现出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②太平天国“金田起义” 1851年  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③辛亥革命“武昌起义” 1911年  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合作探究④“五四爱国运动” 1919年5月4日  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⑤“五卅运动” 1925年5月30日  “五卅运动”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和各界民众的伟大力量,提高了中国***和工人阶级的威望,推动了全国革命高潮的到来。合作探究⑥“八一南昌起义” 1927年8月1日  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展开了以革命武装反对反革命武装的斗争。⑦“抗日敌后游击战” 抗日战争时期  有力打击日本侵略者。⑧人民解放军“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⑨渡江前夕,人民支援前线⑩战争胜利,人民欢迎、慰劳解放军合作探究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十幅浮雕的历史事件都在中国革命的进程中有重要影响,突出“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主题。合作探究  3.小组合作,说说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找出具体语句分析其表达效果。合作探究  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通过具体的数字,写出了纪念碑的高大,象征着先烈们的丰功伟绩,标志着全国人民对先烈的怀念;与天安门的高度进行对比,突出说明了纪念碑的雄伟。  (1)这是中国自古以来最大的一座纪念碑,从地面到碑顶高达37.94米,有10层楼那么高,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还高4.24米。合作探究  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突出了浮雕的高大和保存历史之久,体现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重要与其纪念意义的深远。  (2)这些大浮雕高2米,合在一起共长40.68米。据地质学家化验证明,这些浮雕至少能耐800—1000年之久。合作探究  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纪念碑的高大巍峨、雄伟、庄严。  (3)它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和天安门遥遥相对。合作探究品味语言  这篇文章的语言既有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又有新闻特写鲜明、生动的特点。以小组为单位,找出能体现这些特点的句子,并分析其表达效果。(1)这是中国自古以来最大的一座纪念碑。  “自古以来”是时间限定词,强调了时间的久远,突出了纪念碑对我国的重大历史意义。品味语言  (2)据地质学家化验证明,这些浮雕至少能耐800—1000年之久。  “据地质学家化验证明”交代数据来源;“至少”对时间进行限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品味语言  (3)深夜,起义的新军和市民,摧毁了湖广总督府门前的大炮,正向总督府里冲去。总督府内熊熊的火焰冒向天空;总督府的牌子,被打断在阶前;撕碎了的清朝的龙旗,被践踏在地下。  “摧毁”“冲去”“冒”“打断”“撕碎”“践踏”一系列动词,准确生动地表现了起义军和市民大无畏的革命气概。品味语言  (4)一群男女青年学生,举着“废除卖国密约”的旗帜,慷慨激昂地来到天安门前。梳着髻子、系着长裙的女学生,在向市民们散发传单。人群高处,一个男学生正在向围着他的群众演说。愤激的青年演说者,怒形于色的人群,使整个浮雕充满了痛恨卖国贼、激动人心的气氛。  恰当地运用形容性词语,如“慷慨激昂”“愤激”“怒形于色”等,准确地表现了人物的姿态、表情和状态。品味语言  本节课,我们了解了浮雕上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理解了纪念碑上的文字的深刻内涵,更在本文严谨而又不失生动的语言中,感受到了革命先烈的崇高品质,领会到了这座建筑的象征意义。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应当牢记历史,不忘先烈,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注入新鲜血液。

关键字:

  • 页数:17页
  • 大小:442.55 KB
  • 编号:14592
  • 类型:VIP资料
  • 格式:pptx
  • 提示:数字产品不支持退货